两会会客厅|如何促进一江两岸协同发展

2021/03/01

  今年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坚持一江两岸协同发展、三大平台联体发展,进一步做强规划、经济、功能、环境、交通五大支撑,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控,实现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协调、环境和谐宜居,打造百亿级消费、五十万级人口的中等规模城市,3位代表委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县政协委员、原野农业集团董事长李星涛
  交通先行加快融入温州城区

  县政府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县持续掀起“大干交通”热潮,杭温高铁提速推进,七都大桥北汊桥、上瓯公路、界溪公路、水门路和乐清湾铁路支线建成投用,完成交通投资超45亿元、创历史新高。“三通一平,道路先行,这是最基本的配套设施,所以我们更应该以交通互联为基础,加速实现与温州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李星涛表示,总体上跨江交通通道数量不足,特别是未来温州北站开通后,南北跨江交通疏散将成为瓶颈。

  针对永嘉与温州中心城区过江通道远距离绕行、高峰负荷较重等问题,李星涛表示应科学规划过江通道布局,尽快缓解过江瓶颈制约,重点做好轨道交通M1线(永嘉段)、府东路过江通道、七都北汊桥连接线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瓯江两岸“十三桥隧”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压缩空间隔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加速汇聚和扩散,城区经济腹地才会随之扩张。

  李星涛表示,交通先行也将带动城市景观和配套设施协同发展。以瓯江及两岸景观步行带为纽带,规划建设一条公共空间轴,串起沿江公共空间节点,让沿江景观互相呼应,多种公共空间功能互补。同时,两岸市政设施建设和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也将加快同城同质、共建共享。

  县政协委员、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继权
  挖掘本土优势助力瓯江北岸科创走廊

  2020年,我县提出沿瓯江北岸从乌牛、三江、黄田、瓯北至桥下镇、桥头镇,建立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把分散的产业区块有机地串融在一起,打造瓯江北岸科创走廊。今年县政府报告把打造瓯江北岸科创走廊作为建设创新活力智城的重要举措,提出要实施创新平台提能造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瓯江北岸科创走廊,着力构建“一区一廊一会”创新平台格局。

  如何让我们的科技走廊更加有含金量,陈继权认为,瓯北、三江、乌牛要立足温州区域中心核心板块定位,应当以瓯江北岸科创走廊为重点,加快高新园区、科技孵化园区、特色小镇、科研院所等创新载体建设。

  “软件、数字产业园无污染、适合楠溪江发展旅游产业,同时,随着高铁的开通,在交通方面也更加便利,只要县政府通过政策的引导,可以吸引周边城市,比如杭州、上海等城市的人才来到永嘉楠溪江进行创业创新,也可以引入本地的企业参与共同运营,更好为本地企业开展数字化升级服务。”陈继权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以超常规举措全力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其中一会指的就是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永嘉作为分会场,完全可以借这张金名牌打造高新产业的孵化器吸引人才。我们的阀门行业已经有了共性政策,但是对于创新型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要有个性化的政策来解决。”

  此外,陈继权认为从小培养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永嘉可以依托本土企业让本地中小学的科学素养教育先行,全面推广使用编程课程,让永嘉成为全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县人大代表、温州系统流程装备科学研究院纪委副书记赵伯村
  力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等生”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驱动力。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打造瓯江北岸时尚滨江花园城区,赵伯村认为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围绕企业办事的难点,有效出台更多“优+”政策措施,力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优等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里的工业企业与居民区连在一起,加上务工人员,有近15万居民,但区内基础建设明显滞后于百姓的生活需求及企业产业转型、发展步伐。按瓯北北岸科技走廊的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功能完善、融合发展、生态和谐的原则,我们更应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深度融合。”赵伯村认为,只有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的优化才能让企业办事更快、成本更低,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才可以为瓯江北岸园区招商引资增添更多成功筹码,为园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记者:汪霞 陈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