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比”台风步步逼近,为了让危险地带的居民能安全度过台风夜,我县各地为居民设置了713个避险安置点,专门接收居住在地质灾害点附近以及低洼地带、危房旧房等安全隐患场所的群众,让大家安心安全地度过台风夜。
“学校都是钢筋水泥做起来的,一定很安全”
“大家好,我是南城街道的工作人员,请大家出示一下健康码。”8月3日晚10点,记者来到位于县实验中学的安置点内,此时南城街道的工作人员正在对每一位来这里过夜的群众进行健康码检查。大家纷纷表示,工作人员的工作非常认真,也让他们觉得在这里安置非常安心。
采访中,记者遇到了一位54岁的大伯徐长久,他告诉记者他是安徽黄山市人,一直以来都在各个工地上打工为生。不过此前因一直在内陆城市工作,对“台风”一词只有耳闻没有目睹,这次听说台风即将登陆,心里也着实有点害怕。“工地上的工棚不牢固,都是铁皮,感觉风一大就会被破坏,还好街道安排了这里,学校都是钢筋水泥做起来的,一定很安全。”徐长久说道。
县实验中学总务主任王贤成告诉记者,该安置点内安置的是实验中学附近几个工地的工人,目前安置共112人。学校领导和街道工作人员也都已经来到学校,在台风期间他们会一直留在安置点内陪伴群众,并按照上级要求为大家提供生活保障。
“在这里我就觉得心里放下了”
在位于南城街道李观村观下文化礼堂的安置点内,村两委早已准备好了大量的行军床、方便面等物资,并将村内一钢材厂的工人带到这里安置。其中蔡明杰一家人都来到了这里,蔡明杰说厂房的宿舍也都是铁皮搭建的,非常不安全,此前他们一家人都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也很感谢村里给我们安排了这个住处,不然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在这里我就觉得心里放下了,特别安定,特别开心。你看我老婆都开始打游戏了。”蔡明杰说道。
“其实不只是他们留在这里,我们村干部也都会留在这里,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平安地度过‘黑格比’台风。”李观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仁赖说道。
“在这个大楼里大家安全点”
8月3日晚上7点50分,记者随大若岩镇工作人员来到都南村查看抗台准备情况。“现在不走,等下雨大了就来不及了。”都南村村民大楼是该村的避灾安置点,村、镇干部发现有两户村民未进入安置点,立即入户劝导。都南村驻村干部吕克腾告诉记者,该村应该转移的人数是230人,230人中间有139人是长期在外的,有27人新建了房子是安全的,有37人经过党员干部安排分别投亲靠友,也是安全的,有27人没办法投亲靠友的转移到避灾安置点。
在避灾安置点,村民们三五成群,或是看电视,或是聊天说地,说是组队游戏,氛围很轻松。眼前这位大哥拿着相机,从傍晚开始,记录着避灾安置点发生的事情。村民陈国洪说,镇里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他想把他们做的事记录下来。记者看到,安置点内,床、被服、矿泉水、泡面、饼干、应急包等物品一应俱全。村民陈修钿说,台风夜老人们都到这里避灾,在这个大楼里大家安全点,晚上老人肚子饿了都有吃。
村、镇干部将24小时留守避灾安置点,直到台风预警信号解除。“做到人员不返回,确保不要在中途回去。”都南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康辉说,“夜间的时候我们会安排巡逻,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点、老旧房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
据了解,本次我县一共设立了713个避灾安置点,标准可安置人数40800,实际可安置人数为51840。这些安置点,将帮助我县有需要的群众安全度过台风夜。